公司主营全自动过滤器、自清洗过滤器、袋式过滤器、反冲洗过滤器等过滤设备,按需定制解决方案。

全自动过滤器、自清洗过滤器厂家

专注全自动自清洗过滤器10余年,缔造无数成功案例,助推企业腾飞
当前位置:主页 > 技术资讯 >

提高资源利用率“没有一滴水可浪费”

作者:杲道(北京)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:2019-03-22

 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,实现“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”的目标,作为发展保障条件的重要基础设施的水利,如何在“一号文件”的重大历史利好条件下,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?采访中,有两个声音留下深刻印象。

  一是盼望“多出几个都江堰”的声音。比如加快推进已开建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,比如再乘势而上,新开建水利重大项目建设。

  二是如何用水的声音。把已有的水资源中的每一滴水的作用放到最大,建设节水型社会,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灌溉率。

  既要保证有水资源可用,同时也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,这是四川水利实现新跨越必须要跨越的门槛。

  ◆基层连线

  节水:渠道防硬化 用水数控化

  德阳孝泉镇。一条条混凝土标准化水渠在布满农田的原野上“纵横”,从都江堰渠口流出来的江水由此缓缓流入农田里。镇上,由条石和卵石砌成的渠道和古镇上的雕花护栏、青石板一起构成了一道风景。

  这是全省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的一个节水项目,经过开展“水、田、林、路、房、网、污”综合治理,在灌区初步形成高效节水、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村容整洁、乡风文明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景象。高效节水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,把已老化的渠道硬化成三面光滑的混凝土,最大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渗漏。

  广汉市新丰镇同善村自实施灌区田现代化建设以后,做到了田方地平、灌排自如、渠路树配套,水源有了保障,增加节水灌面1200亩。

  德阳市水务局的统计显示,全市完成各级渠系节水改造4602公里,改善灌溉面积490万亩,每年增加粮食及其经济作物85.5万公斤。

  节水,既要抓输送过程中的渠道硬化防渗漏,也从用水环节“做文章”。    投资504万元,德阳在孝泉镇的涌泉村、江河村建成了7800亩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园,用数控自动化的灌溉代替原来人工灌溉。小荷才露尖尖角,但效果已初步显现,每年节水200万立方米,节约劳动力1.56万个,增加粮油及其经济作物产值88.48万元。

  “没有一滴水是可以浪费的”

  四川号称“千河之省”,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10%,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/2。有效灌溉面积高达3840万亩,但仅占耕地面积的42%,全省水资源的利用率,还不到40%。

  德阳市旌阳区水务局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蒋明勇说,在德阳有些地区,到达农田的水量还不到从干渠流出来的三分之一。

  “我们水资源虽然丰富,但没有一滴水是可以浪费的。”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杨建说,四川水利新跨越的一个必须要走的路径是,让已有的和新增的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,实现最大的效益。

  这一点,是全省上下的共识。在前不久省“两会”通过的《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中,关于水利节水建设排在水利“十二五”各项工作的第二位,仅次于项目建设。最终要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占总新增有效灌溉面积的4成以上。

  大力实施都江堰等已成灌区的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,继续实施灌排泵站更新改造,进一步加强高标准节水示范工程建设,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0亩。通过节水工程的实施,“十二五”期间,四川灌溉水利用系数可以提高到45%。灌溉水利用五年提高了五个百分点以上。

  这意味着什么?“目前四川的总蓄引提水为270多亿立方米。5个百分点的用水,约为13.5亿立方米,可以灌溉64万亩农田。”杨建如是表示。

  ◆文件聚焦

  □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,构建水资源配置调控保障体系,“十二五”建成武都、小井沟、永定桥水库等骨干工程,开工建设武引二期灌区、毗河供水一期等一批大中型工程。

  □大兴农田水利建设,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。加快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,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用水效率。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。

  □加强防汛抗旱工程建设,构建水利防灾减灾保障体系。基本完成岷江、沱江、涪江、嘉陵江、渠江、雅砻江、长江上游干流“六江一干”重点河段堤防工程。

  □优先发展惠民富民项目,构建民生水利保障体系。到2013年解决全省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。到2015年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%,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。

  ◆专家声音

  李万友(省政协常委、都江堰管理局原副局长):

  四川人民有悠久的治水历史。两千载运行不辍的都江堰,孕育出丰饶富庶的天府之国。在2006年特大干旱中,骨干水利工程灌区普遍增产20%,而非灌区大春粮食减产幅度高达35%-86%,有水无水两重天。

 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,对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“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”的目标实现,水利是基础;打造“一枢纽、三中心、四基地”,水利是保障。

  抓住“一号文件”机遇,再掀水利建设热潮,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是我们必须圆满交卷的必答题。

  2600亿方的水资源是四川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重要依靠。必须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,将“因水制宜”的理念引入决策机制,合理开发、高效利用、优化配置水资源,制订科学的水利发展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,体现超前性,保持连续性。必须着眼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,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布局、产业结构调整、城镇发展规模和重大工程建设,体现全局性,保持科学性。

  强化工程手段,努力承载发展之重。只根据有多少水办多少事、被动应付是不行的,要通过工程措施合理开发利用,不断提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。要把“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”作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、有效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的根本之策来抓,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性缺水、工程性缺水的问题。要抓紧开工建设小井沟水利工程、武引二期灌区、升钟灌区二期、毗河供水一期、向家坝灌区一期、红鱼洞水库、大桥灌区二期和开茂水库等大中型工程,加快建设亭子口、武都、二郎庙、永定桥等在建大中型工程。同时,要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水源工程,加快实施灌区渠系配套,新增106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,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的水利化水平,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保障,自清洗过滤器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创造条件。

  强化管水措施,倾力化解发展之重。深化水务体制改革,尊重水的社会属性,建立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机制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,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。

Copyright © 2017-2017 www.yianke.com 杲道 版权所有
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东路2号院

手机:15330254915

电话:15330254915

网站地图:sitemap

点击在线咨询
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微信联系
24小时免费技术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