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动,为了健康的水循环
据媒体报道,2009年5月,国家有关部门对某中原城市市区范围内开展了不少于500个地下水水样水质状况调查。调查组共调查自备井685眼,采集水样636个,结果令人担忧。尤其是水质安全状况令人担忧:通过对636个自备井水样的分析检测,合格样品283个,合格率仅为44.5%,其中菌落总数最高超标100多倍,浑浊度、铁、锰等项目最高超标30多倍。
直接影响水质的是地下水环境。地下水环境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,良好的地下水环境不仅是地下水水质优良的保证,也是整个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,更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战略方向。保护健康的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。
一个流域的地面降水,一部分渗入地下,进而形成地下径流,一部分蒸发到大气中,相当部分在地表面形成径流,径流遵循地势、地形从高向低流去,在本流域内汇成小溪、大河最终注入大海。在流域内上游城市用水、农业用水、工业用水,由本地区上游河段取水来供给,使用后绝大多数再排入其下游河段。下游城市的用水也同样在该区域的上游河段取水,用后再排入同一流域的更下游河段。在同一流域内取水和排水是一个往复多次的水利用循环。流域越大,城镇越多,循环次数越多。
同样,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一切排泄物、废弃物质,包括城市生活、生产污水,汽车尾气,采暖与工厂燃气,田野残留化肥、农药等等几乎都通过降雨径流,经人工排水系统汇入江河,所以,水利用循环的水质对流域生态和水环境影响深刻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认为,达成水健康循环的社会基础包括四个方面:一是增进社会对水与人类关系的了解,培育珍惜水的意识,养成节制用水习惯。从而取得群众对保护水环境和恢复水环境的理解和协力,培育良好的水文化。二是在国土管理上,在城市总体规划上要引入循环的概念。在每个流域内,都要将河流、流域及社会视为一体,统筹考虑水的循环利用规划。三是在每个流域内都要确保环境用水量,规范社会取水量,保护水流空间,维持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,良好的水流空间和秀丽的两岸风光。四是每个城镇都要有完备的水循环系统。既要有安全、可靠的供水系统,又要有污水收集、处理、深度净化、有效利用与排除系统。污水处理程度应按下游水体功能要求而定。
通过努力,让我们欣喜的事例越来越多。比如,从2003年开始,山东省济南市被水利部确定为“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试点城市”后,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,保证泉群长年喷涌。改变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带来地下水超量开采,导致泉群长时间停涌、水生态环境恶化等状况。
然而,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地下水、浪费水资源、随意排放污水等现象仍客观存在,地下水环境的健康状况仍然堪忧。当前国家针对流域健康水循环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,很多城市也针对水环境健康以及地下水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。但是针对地下水环境健康的研究和行动,我们才刚刚出发。